如何培养幼儿开放性心态

2017-02-08 08:39 来源:互联网 人气: 次阅读 6 条评论

主持人语 坚实的根基和飞翔的翅膀,是比尔盖茨所受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。在《盖茨是这样培养的》一书中,老盖茨告诉天下的父母们:开放性心态决定了孩子未来的发展空间。诸多能够......

主持人语
“坚实的根基和飞翔的翅膀”,是比尔·盖茨所受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。在《盖茨是这样培养的》一书中,老盖茨告诉天下的父母们:开放性心态决定了孩子未来的发展空间。诸多能够缔造成功的美德,皆依托于“开放性心态”这一根基。一般来讲,开放性心态包含开放性思维与开放性胸怀两个方面,这两方面都应当从幼儿时期便着力塑造。如今已经有很多家长意识到,虽然孩子年龄小,但要培养他们做一个“大写的人”——大度、大气、大方、大胸怀、大视野,这样孩子长大以后才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丰富精彩的人生。那么,如何培养幼儿开放性心态呢?让我们一起进行深入探讨——
三个传统,培养“大男人”
(孙先生,40岁,资深律师)
坐高铁时儿子问我:“高铁为什么不钻山洞?”我说因为没有山。10分钟后他问了同样的问题,我回答:“我们的目的地是上海,从杭州到上海,高铁的轨道在平原上,所以不用钻山洞。”儿子看了一会儿窗外,同样的问题又问了一遍。我从包里拿出地图,将两个城市指给他看:“这是城市之间的高铁路线,这条线路没有经过大山。”
当儿子第四次问起这个问题时,我跟他讲了高铁的动力学原理、轨道性能等知识。旁边的乘客笑着说:“小孩子哪能懂这些?他重复问,你不烦吗?”没等我开口,儿子就大声说:“一个问题可以有很多答案。”儿子的话正是我想要说的。在我们家,有几个好的传统,每代人都因此获益。
第一个传统是“一个问题可以有很多答案”。我父亲是留美博士,他喜欢马克·吐温的名言:“智慧的可靠标志是开放的心态。”每当他提问时,总要孩子们给出不同的答案。到我这一辈,这个传统发展为“尊重每个问题”。儿子一遍遍问,说明他在进行发散思维,需要不同角度的答案。当然,我不是百科全书。当问题超出我的能力时,我就抱他坐到电脑前,用百度或Google搜索。时间充裕时,我带他翻他床头柜上的《十万个为什么》和《少儿百科全书》。节假日,我会带他去图书馆和博物馆寻找答案。儿子坚信:“有问题,就一定有答案。答案存在于某处,需要寻找!”
对于孩子的“为什么”,很多人喜欢下简单而武断的定论,不允许孩子问:“真的吗?”不引导孩子思考:“有没有另一种可能?”所以,很多孩子习惯盲从,不会创新。为避免这种情况,我常和儿子玩“甲方乙方”的辩论游戏。儿子意识到,大多数事情都可以从两个或者更多的角度来看待。面对儿子的问题,我一遍讲得比另一遍更深刻、更全面。当儿子追问“将来会怎样”时,我引导他关注事情发展的趋势而非现状。前不久,新闻报道ISIS恐怖组织。儿子问我:“他们会来中国吗?”我想到了“线形图”的办法。我将纳粹德国的历史讲给儿子听。他似懂非懂,却明白了我画的曲线的含义——虽然在一段时间内这些“坏人”会呈现上升趋势,然而不久之后就会走下坡路,最终灭亡。
第二个传统是“跨家庭联谊”。小时候,父亲常邀请朋友们携家属来玩。当父亲们在书房讨论学问时,母亲们就带着孩子演节目。我的钢琴演奏水平,就是这样给“逼”出来的。这样跨家庭的联谊,让我从“一个延伸型的大家庭”中感受到关爱,也培养了我和小朋友们的深厚友谊。
结婚后,我和太太积极参与社会活动,常常组织party。在互动中,爸爸们相约去钓鱼、爬山或讨论事情,妈妈们就集体照顾孩子们。妈妈们约定:用高标准、严要求对待每一个孩子,任何一个孩子在任何一个妈妈面前出言不逊,他很快就会得到纠正。我太太很会策划活动项目,她借鉴《爸爸去哪儿》节目中的玩法,比如“交换爸爸”、“换妈妈学做菜”等游戏,让孩子在安全的情况下跟别的家长互动。这样既培养儿子的独立性,又让他体会到不同家长的做事方式。事后,我们让他讲讲从“新爸爸”或“新妈妈”身上看到了什么优点,并给新家人写(画)一张感谢的卡片。有一次,我和太太发生口角,儿子在旁边说:“如果是Joel的爸爸,他一定说‘请老婆大人赎罪’!”在儿子的鼓励下,我效仿Joel的爸爸真诚向妻子道歉。儿子通过近距离观察Joel一家的生活,懂得了处理矛盾的不同方法。
太太和朋友们热衷慈善,常带孩子去老人院、孤儿院表演节目。这些行动引导孩子明白家庭不止是“一家三口”,也包括有血缘关系的亲人。
第三个传统是“对别人慷慨”。社交场合中最具破坏力的词语是“我的”,培养儿子做“大男人”,就要让他有宽广的心胸、开阔的视野和奉献的精神。当他说某某东西是我的、我如何如何时,我们会引导他思考:“某某东西是你自己赚钱买的吗?你是不是应该对送你礼物的人说谢谢呢?”“旅游时,要给朋友们买什么呢?”
在我们的训练下,儿子很少说“我的”,常常说“我们的”。他能站在团队的角度为大多数人考虑。为训练儿子超越自己的嫉妒,慷慨待人,我每年都带他买一件“昂贵的礼物”给堂哥堂姐,或是他的朋友。这些礼物,是儿子想要而得不到的。开始的时候,他会眼泪汪汪地看着我“偏心”的举动。几番训练之后,他意识到:“这么贵的东西,爸爸妈妈或许不给我买,但他们愿意买给别人。这样也不错,至少我可以跟人家一起玩……”
儿子现在上小学二年级,一直做班干部,老师同学都觉得他大气阳光。回想起来,我在他幼儿园时期花了很多精力是值得的。如今,他的思维模式初具雏形,也学会了自己看书解答“为什么”,一切都在正常的轨道上良性发展。
教孩子加入伙伴
(尹女士,32岁,机关科员)
上学期,5岁的女儿晓静因我们工作调动,转学到成都的一家幼儿园。环境的变化加之内向的性格,让她无法融入新的集体。无论是小区里的同龄人,还是幼儿园的小朋友,都排斥她。
我请老师帮她介绍一两个朋友,又带她去新同事家做客,结识同龄孩子。然而,晓静并没有改变。老师说她在幼儿园与人格格不入,不参加集体活动。来成都半年,我问她新朋友的名字,她一个也说不出来。由于没有朋友,晓静越来越迷恋电子游戏,喜欢看有关外星人的动画片。她常说:“我是外星人,你们是地球人。”这句玩笑话让我听得心酸。晓静从小被奶奶带大。我中年寡居的婆婆,性格孤僻,不重视社交。她鼓励晓静以“强势”姿态“带领”小朋友们玩,碰壁后又对晓静说:“不跟他们玩了,咱们回家,奶奶陪你!”